武贵龙:我国钢铁产业健康运行持续升级_时快讯
来源:经济日报时间:2023-05-15 10:05:05


(资料图)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钢铁工业发展迅速,成为全球最大的钢铁生产国和消费国。在经济稳定增长和产业结构持续优化背景下,钢铁工业运行平稳,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正逐步向高端化、绿色化转型升级。

钢铁工业运行平稳,粗钢产量连续三年保持在10亿吨以上。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粗钢产量首次突破10亿吨,达到历史峰值10.65亿吨。随着产能调整政策深入实施,2021年、2022年粗钢产量分别为10.35亿吨和10.18亿吨,同比下降了2.8%和1.7%。2022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信部、生态环境部、国家统计局开展了全国粗钢产量压减工作,引导钢铁企业摒弃以量取胜的粗放发展方式,这将有力推动钢铁工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

产业创新能力不断提升,新产品产值呈上升趋势。近年来,我国钢铁工业在品种开发、流程优化、工艺创新、装备更新和技术进步等方面不断加大研发投入,提升创新能力。2022年,我国22类钢铁产品的自给率超过99%,其中19类达到了100%,重点钢铁企业新产品产值为3770亿元,虽然较2021年的4190亿元有所下降,但相较2020年的2980亿元和2019年的2580亿元,总体呈现上升趋势。此外,我国钢铁工业专利申请数占全球比重超60%,反映出我国钢铁工业研发能力取得显著进步,为全球钢铁技术创新贡献了中国智慧。

各项环保指标持续改善,电弧炉产钢持续上升。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2年,重点统计会员钢铁企业吨钢耗新水降至2.44立方米,同比下降0.7%;吨钢二氧化硫排放量为0.24千克,同比下降19.8%;吨钢颗粒物排放量为0.28千克,同比下降18.3%;吨钢氮氧化物排放量为0.46千克,同比下降12.4%。同时,重点统计会员钢铁企业节能、环保类投资371.44亿元,同比增长12.0%,占固定投资额比重为29.2%。我国钢铁工业绿色转型取得明显成效。此外,我国电弧炉粗钢产量在2020年仅为0.98亿吨,而2021年提高至1.09亿吨,同比增长11.2%,占全年粗钢产量的比重为10.6%,虽然相较于2025年15%的目标仍有进步空间,但也反映出我国钢铁工业在推动电弧炉产钢比例提升方面已取得一定进展。

钢铁产业链完备,产能供需基本平衡。我国建成了全球产业链最完备、规模最大的钢铁产业体系。在新冠疫情冲击、全球产业链重构的背景下,我国钢铁产业链相对完整、技术自主性比较强的优势进一步凸显。随着钢铁工业的转型升级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不断推进,钢铁产业的质量和效益稳步提升,行业运行趋势稳健。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数据显示,我国各大钢铁企业产销比维持在95%至100%,说明市场需求与企业生产能力之间基本平衡,供需关系相对稳定。这种稳定的供需关系可以使钢铁企业的生产运营更加有序高效,降低企业的库存压力,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盈利能力。

投资结构不断优化,高端钢材产品种类不断创新。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2年,重点统计会员钢铁企业改进工艺、提高产品质量、增加新产品类投资为397.35亿元,同比增长14.0%,占固定投资额比重为31.2%。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钢铁企业始终坚持自主创新,瞄准特高压输变电、清洁发电机组及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等高端硅钢关键核心材料研发聚力汇智,打破了国外的长期垄断。例如,宝钢硅钢BeCOREs可广泛用于国家重大工程建设和重要行业,保障了产业链的安全,实现了电力产业的自主可控;首钢首次开发了基于组织性能、表面质量、板形尺寸以及降低取向硅钢噪声的综合控制技术,其产品满足了全球节能低噪声变压器发展需求;等等。新型钢铁材料的开发不仅满足了市场多样化需求,也为行业技术创新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而且,因具有更好的环保性能,新型钢铁材料可有效减少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有助于推动钢铁工业向绿色、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钢材出口逐步回升,国际市场份额保持稳定。根据海关总署数据,2023年1月至4月我国钢材累计出口量2801.4万吨,同比增加55.0%;钢材累计进口量249.8万吨,同比下降40.1%。海外钢铁需求复苏以及我国钢材成本和价格优势推动了钢材出口的大幅增长。从目前的接单水平来看,5月的出口量也将维持较高水平,以此推断,2023年的钢材出口量可能会超出预期。目前,我国钢铁工业正处于一个调整和转型的时期,虽然出口量逐步回升,但仍要积极探索内外销平衡的发展模式,同时加大技术创新和环保措施投入力度,努力提高钢材质量和附加值,在未来全球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

(作者系北京科技大学党委书记)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