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看点:降准落地日 央行加大逆回购操作平稳跨季
来源:北京商报时间:2023-03-28 00:55:26

临近月末、季度末,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又有新变化。3月27日,据央行官网,央行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2550亿元逆回购操作,在操作规模上较上周有所增长。而中标利率为2%,与此前持平。

值得一提的是,年内央行实施的首次全面降准也在3月27日正式落地,向市场释放长期资金约6000亿元。而随着数千亿元资金流向市场,周一银行间市场资金面整体呈现偏宽松走势。分析人士指出,在降准释放长期资金的情况下,央行通过逆回购操作又对短期流动性进行了调节,能够确保季度末流动性水平合理充裕,因季度末各因素造成的短期流动性担忧当可解除。


(资料图)

单日净投放2250亿元

3月27日,据央行官网,央行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2550亿元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2%,与此前持平。当日有300亿元7天期逆回购到期,实现净投放2250亿元。

数据显示,公开市场近期面临着大量逆回购到期。包括3月27日到期量在内,本周央行公开市场共计有3500亿元逆回购到期,其中周一至周五分别到期300亿元、1820亿元、670亿元、640亿元、70亿元。

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进入到3月的最后一周,央行再次将逆回购规模加码至2000亿元以上水平。自3月15日央行超量开展481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后,央行逆回购操作规模均位于2000亿元以下,整体处于波动下行走势。3月24日(上周五),央行开展了70亿元逆回购操作。

另一方面,3月27日也是年内第一次降准的正式实施日,央行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25个百分点,向市场释放长期资金约6000亿元,下调后,金融机构加权平均存款准备金率约为7.6%。此前,3月17日,央行宣布于3月27日实施降准。

在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看来,伴随着央行降准资金落地,央行同步适度加大回购操作力度,增加短期资金投放,主要是由于月末、季度末临近,央行明显呵护资金面,释放央行继续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稳定市场预期。

中央财经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研究员、内蒙古银行研究发展部总经理杨海平解释,近期受到政府债与商业银行次级债放量、税期扰动以及季度末因素影响,短期资金供应趋紧。央行此次逆回购操作可以调节短期资金的偏紧状态,稳定市场情绪,进一步巩固前期货币政策成果。

资金面有望平稳跨季

而随着超量MLF、降准、逆回购加量等举措接连落地,市场资金利率的紧张局面得以缓解。3月受到政府债缴款、税期等因素影响,市场资金价格持续走高。即便是央行接连在MLF和降准事宜上释放投入长期资金信号,也未能立即缓解市场情绪。3月21日,银行间市场存款类机构七天期质押式回购利率(DR007)一度上行至2.23%,为3月以来的最高点。

从资金面来看,3月27日,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各品种涨跌互现,其中隔夜Shibor下行18.2基点,报1.106%;7天Shibor上涨41.4基点,报2.117%;14天Shibor下行0.5基点,报2.545%。

银行间市场资金面同样有所“松绑”。3月27日,银行间市场存款类机构隔夜质押式回购利率(DR001)延续下行走势,至1%附近,DR007上行35基点至2.06%附近。

“一般而言,随着月末、季度末临近,加之债券发行、降准、缴税等短期因素扰动,机构融出均会偏谨慎一些,资金面有所收敛。”周茂华表示,“但也要看到,国内财政、货币政策偏积极,央行通过降准、逆回购等工具灵活操作,熨平短期资金面波动,市场流动性有望保持合理充裕,平稳跨季。”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认为,一方面本周资金面临跨月,7天和隔夜利率或将脉冲式回升;另一方面降准资金周一释放,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对冲月末紧资金压力,但季度末考核压力下较难实质性改善短端资金供不应求的格局。

明明表示,考虑到本周逆回购操作延续了基于资金面松紧灵活调整的态势,预计央行维持资金利率在政策利率附近波动的态度不会有太大转变。

“在降准释放长期资金的情况下,央行通过逆回购操作又对短期流动性进行了调节,能够确保季度末流动性水平合理充裕,因季度末各因素造成的短期流动性担忧当可解除。”杨海平补充道。

总量与结构“组合拳”

进入2023年以来,央行货币政策依旧保持稳健,通过灵活公开市场操作呵护流动性。

从资金量看,为了保持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央行在2023年一季度通过超额续作MLF、逆回购以及降准等多重方式,满足市场机构对不同周期资金量的需求,以平抑各种因素对流动性的扰动;从价格来看,尽管本月降准落地,但MLF以及LPR利率自2022年8月以来连续6个月保持不变。

在2月中旬召开的2023年金融市场工作会议上,围绕货币政策,央行提出,要做好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再贷款等稳经济大盘政策工具存续期管理;完善支持普惠小微、绿色发展、科技创新等政策工具机制,精准加强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金融支持。

针对薄弱环节、重点领域,央行在2022年进一步丰富了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并数次强调更多运用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杨海平指出,货币政策精准有力的关键在于充分发挥货币政策工具特别是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精准导向作用,预计年内央行仍将通过货币政策工具的优化,精准解决经济恢复过程中的结构性难题。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仍有一定的操作空间。

周茂华认为,综合内外宏观经济环境、央行表态来看,接下来央行稳健货币政策略偏松格局,更多采取总量与结构工具组合,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信贷总量适度增长;引导金融机构优化信贷结构,提升服务能力,加大实体经济薄弱环节,重点新兴领域支持,促进内需加快恢复。

关键词: